说一个反直觉的建议:做悲观主义者,享快乐人生。

从小喝到大的心灵鸡汤总是教导我们,保持乐观是对抗精神危机的有力武器。但现实是,乐观主义者才更容易抑郁。一部分原因是他们编织世界图景的方法错误,另一部分原因在于现实世界本身在恶化。

一个前置问题:抑郁是怎么来的?有遗传和器质性的部分,也有相当一部分来自后天,源于对世界的信念和现实之间慢性、不可调和的冲突张力。我们对世界的信念当然主要是好的,而和「好的信念」产生冲突张力的现实,只能就是「坏的现实」。于是问题来了,现实世界的本质到底是什么?

**是坏的,是悲观的。**否则上述逻辑无法成立。

肤浅的解释很容易理解,来自统计学。在简单宏系统,事态结果的分布一般是正态的,成功与失败一半一半。保持乐观主义,也就是对事态发展持乐观预期,只不过是一种认知角度,谈不上错误。但这是传统古典时代的事情了。世界发展到今天,我们置身于越来越多的复杂宏系统中。在这些系统里,事态结果的分布通常是二八规律,即成功失败的比例是2:8;在高速迭代的复杂系统里(比如互联网),这个比例甚至可以极端到2:8:90,也就是说90%的参与者会面临失败。这时如果仍秉持乐观主义的习惯去做预期评估,不是心力过剩,就是脑子有病,很大概率被打得头破血流。

瑞·达利奥为什么说必须要face the bloody reality?不负责任的给自己打鸡血,不去认识冷峻的现实,除了事败心碎,没有其他结果。

更深刻的解释是,这个世界的本质原本就是悲观的。仔细想一想,其实我们所体验的所有现实都不是现实的本质,而是我们奋力与现实本质抗争后的结果。我们「活着」这个现实,是我们付出燃烧ATP,不眠不休的心跳、呼吸、各种复杂生化反应,才实现的结果。我们很清楚,这个现实是非常脆弱的。我们热热闹闹地生活在社会中,与许多人保持着连接这个现实,是靠我们时刻自驱,主动维系,才实现的结果。只要躺平心一起,我们马上就能退入到离群索居、孤独无依的本质状态中。我们从这个本质中来,最终会与这个冷峻黑暗的本质融为一体。

所以说,悲观主义者才是真正的理性主义者。因为理性要建立在对本质的深刻理解上。保持对世界正确的悲观主义的预期,才能够避免认知系统与现实之间出现严重的撕裂。在认识论层面上,应当作出理性的调整。

回答开头的问题,为什么乐观主义者更容易抑郁?因为多数的乐观主义者是装出来的。是一种肤浅甚至傲慢,自我感动型的鸡血乐观主义。它无法缓解我们面临的存在感危机,无法真正带来快乐。而构筑在悲观主义理性认识的基础之上的乐观,是洞悉了世界本质的丑陋冷峻,仍勉力保持的平衡姿态,拥有更强韧的力量,和更深厚复杂的情感。佛教也讲欢喜,也讲普爱,但整个的调子总显得沧桑悲凉。就是类似的道理。

[完]


扫码关注

扫码关注我的公众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