失效的公共讨论——张文宏高强争议风波

1

张文宏和高强这场「论争」风波让人厌倦,它再度展示了互联网的两项鬼斧神工的伟力:

  • 劣力:将严肃的公共讨论迅速劣化
  • 裂力:无端制造人群厌憎和分裂

照着当今粉圈纷争的格式脚本,人们无可救药地被裹挟、吃瓜、站队、曲解、攻击、挖坟举报、道德鞭尸,不把一方斗倒斗臭绝不罢手——没有必要的规约和边界,只有偏见、情绪和下意识反应,最后也丝毫得不到长进。但这场论争原本并不存在,它是被附会和煽动起来的。不管高的初衷是什么,他的意见和张没有本质分歧,只是语言风格和期望设定不同。

2021五一自驾游镇江扬州

摘要

这个五一,自豪地解锁了「长途龟速自驾7小时」技能。跟腱和膀胱都得到了宝贵的锻炼。

去程

4月30号下午出城线路就全红。导航掐指一算,得开6个多小时。到午夜,埋伏多时的抢零好汉纷纷加入,于是红线越拉越长。3点钟在焦虑中醒来,看了眼手机,好家伙,得开7个多小时。到处都是车祸标志,现场像聊斋公路片,尾灯静悄悄、红晃晃地在夜色里绵延好几公里。对向一个车都没有。

熬到5点多,路况毫无松动迹象。忍不住了,把全家叫醒,决定硬着头皮出发。照这态势,等8点以后再走,一个白天都得耗路上——房不能退,路不能清,木已成舟,麦已成面,战略上没法调整,就在战术上做好择时吧。

导航建议,要不绕道湖州再北上,路还空点。

绕就绕吧。千金难买路不堵。

等洗漱完打着哈欠出发,咦?导航变卦推荐G2了。

哦,原来湖州那条路也堵上了。

第一性原理和长期主义

导言

《价值》敷衍剖陈了整整3卷10章,寻根究底就说了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——价值投资为中心,坚持长期主义和第一性原理——它是个普适性的抽象原则,不止适用于投资、实业,也能指导组织和个人的发展。然而这几个概念都包含了大量似是而非的涵义,需要慎重地使用。

中年再就业,挨捶一百遍(下)

接上篇

4 策略形变

五月份,我彻底歇下来了。每天的常态就是窝在家,重复做几件事:

  • 刷职位,丢简历
  • 等电话,聊电话
  • 配合各家要求做各种测评/笔试
  • 盯娃的功课
  • 偶尔出门挨顿面捶

说起来每周有七天,但周末基本没什么电话。一般周三开始才有猎头电话(据说周一开会,周二跟进上周事务,所以周三才开始新BD),等HR来沟通,基本得周四周五;如果争取到了面试,往往安排要到下周二三,如是往复……每个线程都有六到八个前后依赖的串行节点,推进速度以周计。黄了两个线程以后,我寻思继续这么下去可不行,offer转化率这么低,猴年马月才能再就业。我得优化一下策略。

中年再就业,挨捶一百遍(中)

接上篇

2 复盘:赛道

企业健康管理

部门从成立开始,就致力于把前面讲的这套东西搬到中国。虽然2008金融危机余波未平,但中国受灾有限,外企还挺风光,愿意照搬美国那套烧钱的玩法。以疾病管理为精髓的管理式医疗框架在国内仍被奉若神明,很高大上。借这个东风,起步做得还挺顺。

但「我天朝自有国情在此」,即使这套框架真的有效,在中国也很难全面铺开。

  1. 中国企业(包括在华运营的外企)的盈利能力整体不如欧美,多数没有额外开展企业健康管理项目的预算。有这笔预算的多是国企央企事业单位,习惯自己来做。可想而知,剩下的市场并不大。
  2. 企业健康管理项目要获得良好效果,最好在员工年龄较大、医疗福利覆盖较差的组织中开展(底子差,进步才大)。而中国的企业普遍年轻,平均30郎当岁,做不出显著效果。
  3. 项目一般3到5年才会产生若有若无的一点效果。中国企业员工平均流动率近20% 1,世界领先。这个背景下,健康效益很大一部分都被抵消了。
  4. 开展企业健康项目,既不能抵税,也不能抵社保,是一笔纯成本。用真金白银换假想的收益,全天下的财务都难以信服。

但正像前面所说,雇主总归会有一笔维稳性质的预算。在中国,我们发现这笔钱叫「年度体检预算」。

中年再就业,挨捶一百遍(上)

摘要

过去半年,人类猛地穿进历史的浓雾,解锁出大片前无古人的混沌局面,并如脱缰野马一般加速驶向晦暗不明的未来。己亥继以庚子,瘴疠踵于水火;灾异丛生,邪妄群起,阴翳四覆,天下忧心。

真正的惊涛骇浪或许尚未到来,这只是先导的暗流——饶是如此,已足以让亿万普通人没顶。在连续半年的多重冲击下,家颓业屺、荡产荷债的人数不胜数。更不幸的,已成荒郊新冢。而这样的形势,还将继续蔓延。

我的运气比他们好些——跟地球上其他十多亿人一样,只是丢了工作。但回顾这三个月的求职之路,仍觉荆棘密布,感喟良深。仿佛回到了学生时代,日复一日改简历、找推荐、看资料、跑面试,周而复始地经历等待、准备、挨捶、幻灭。从起先踌躇满志,到后来迷茫失落,偶尔怆懑难解,最终还是与无力感和解,归于意阑气敛。

饱吃社会一顿揍,笑叹金身四面膘。认怂躺平,早学早好。

人到中年,年轻时那些缤纷的可能性、成长性之类的「未来向」属性都已渐渐破灭。能力上限越来越难突破,资源和实绩才最紧要。面前只剩冷冰冰的几条窄仄小路——努力奋挣仍是必须的,否则连小路都没得走;但多数人注定也就只能走到上一辈人停下的位置。固然也有很多例外,但概率越来越低。所谓「四十不惑」,大抵如此:扑腾至此,命运格局已大抵明晰,乱花过目,枯心无惑,需要的是务实、专注、坚持。

泰不足喜,否不足忧。用这个机会学习接纳、审视自己,尝试调整、顺应,方能对更凶险的未来有所准备。回头再看,真相并不在「自身的不懈努力」,而是各种机缘浮沉;坚持住,或许会被下一个浪头拍去某处岸边。这个过程里有大局小势起伏嬗变,有亲友、贵人助力,有巧合,有意外。唯独个人努力,实际作用甚微。然而也只有这根稻草,是我们每个人能真实掌控的。

滞旅中流

恃艺轻狂胆未老,填艄补舷赴潮头。
力洄高峡千年浪,斜舣下汭二里洲。

公卫时评几则

1

马后炮

现在很多声音都在疾呼加强公共卫生建设,马后炮震天响。悲观地说,大疫情的发生是宿命,不是新冠,也会是新新冠。

之前长三角成功封堵禽流感,换来了什么?高层和大众对此伟功毫无认知,疾控系统待遇持续下降,人员持续流失。非得出一次大灾,才会重新念起好。万一这次中疾控不犯浑,又给堵住了呢?大家又会继续遗忘下去,直到有经验的都退休了,剩下的菜鸟再也无力处置下一次大疫。这不是中国一家的问题,美国财政减负,也是连年带头砍CDC的预算。名言说得好,「走遍天下,公共卫生都没什么地位」。这个行当,瘟神就是财神。防住了,反而兔死狗烹;防不住,大佬会吃瓜落,但行业能得利。横竖都没好事。

COVID-19疫情将向何处去

1

湖北以外新增确诊数持续下降,与此同时经济日益承压,低流行地区复工复产迫在眉睫。问题来了,究竟怎样才算「抗疫成功」,解除警报?很多人想象中的胜利日应该像2004年4月北京解除SARS警报一样,欢声雷动。那是彻底的胜利,此后SARS除了实验室泄漏一次以外,彻底销声匿迹。这也就是张文宏说的疫情的第二种转归(第一种转归就是失控,现在已经可以排除)。

然而,种种迹象暗示,最有可能的转归是第三种,即COVID-19不会销声匿迹,而是像季节性流感一样与人类长期共存。

疫情下的中日塑料情

山川异域,风月同天

图 | 「山川异域,风月同天」

1

找不出哪个国家像日本一样,能周期性地激起中国民意如此不合理的大幅摇摆。这次新冠疫情,日本在「赈灾物资斗诗法会」中靠「山川异域,风月同天」和「岂曰无衣,与子同袍」一举胜出,朝野和民间又广泛踊跃援助,引得国内观感大好,一时感恩雷动。——还记得吗?仅仅几个月之前,两国还彼此嫌弃无比。日本有80%的人讨厌中国,在西方国家排名第一。中国厌日的比例未必那么高,但论讨厌对象,日本不会掉出前三,电视台排满了抗日神剧。怎么一场大疫,冤家的感情就能拉近这么多?

这恰好说明,两国彼此的厌恶情绪,是被不合理放大了的、偏离实际的。所以只要稍微有点扰动,就会急剧向均数回归。